20世纪20~30年代,吴江县丝绸工业界出现一批产销合一的群众合作组织。
(一)震泽区开弦弓乡有限责任生丝生产运销合作社
民国17年(1928)底,震泽区开弦弓村有组织合作社之动议,由陈杏荪、费达生、郑辟疆、孙伯和、沈秩安、施文卿、杨文震等人筹划,并在村里发动集资。民国18年1月5日,吴江县震泽区开弦弓村有限责任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成立。2月23日,县政府批准该社登记。建社初有430户社员,占全村农户之半,共集资753股,每股20元,先交1/5,共收股金3012元,至年底,社员增至552户,总股数为833股。该社宗旨是共同缫丝、共同运销。
日军侵占吴江期间,震泽区开弦弓村有限责任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停业。
民国35年(1946)2月17日,震泽区开弦弓乡有限责任生丝生产运销合作社筹备委员会成立,并呈报县政府。3月18日,县政府批复同意开弦弓乡有限责任生丝生产运销合作社成立。22日,开弦弓乡有限责任生丝生产运销合作社在开弦弓乡公所召开成立会议,费达生、丁宗复、陈汝棠、项志生、陈汝霖等列席会议。社址设在开弦弓乡开弦弓村。该社宗旨是共同催青、稚蚕共育、共同干茧、委托缫丝、共同运销。4月,该社有社员399户,共集资30300股,每股10元。民国37年,开弦弓乡有限责任生丝生产运销合作社业务逐渐中断。
(二)绸业运销合作社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一部分知识分子为推进绸业发展,将广大而分散的机户组织起来,统一运销产品,以减少产销间的中间环节,增加机户收入,在吴江县产绸区倡导机户合作运动。
民国24年(1935)1月22日,严墓沈家浜绸业产销有限公司成立。民国25年2月,震泽后练织绸运销合作社和震泽区丝绸运销合作社成立。3月5日,盛泽区大谢乡人陆荣光在大谢乡共集资35450股(每股1元),后在大谢乡创办无限责任吴江县盛泽区大谢乡绸业运销合作社。成立该社的原因为“往昔销售方法均由绸领经手转售绸行,致使农民损失甚大,故拟组织绸业运销合作社,以资挽救机户之收入也”。合作社制订《章程》,设理事会、监事会,延聘丝绸前辈周心梅为经理。建社伊始,该社统一收绸标准,按质论价,手续费为绸价的1%(领投取佣金2%~4%)。即使市况不佳合作社也照收不误,并立即现付绸款,对资金短缺的织户发放无息蚕本和绸本贷款,或出具担保,由两家农民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和江苏农民银行盛泽办事处)给予低息贷款,免受高利贷盘剥。合作社在大谢乡各村设立收货点,便于机户就近交售。在盛泽镇财神弄口设立营业部,统筹成交及外运业务,后又在上海设办事处,开拓丝绸直接运销。按照《章程》规定,合作社的净利润收益在扣除公积金(20%)、公益金(10%)、员工奖金(15%)外,悉数作为红利分予社员。是年底,实现分红,社员收入较为丰厚,皆大欢喜。织户交一匹绸交与合作社,其净收入可达一担米左右,大部分社员温饱有余。
民国26年(1937)3月10日,溪南乡绸业运销合作社成立。是月,盛泽镇电机织绸运销合作社成立。是年,保证责任吴江县织绸运销合作社联合社成立,由7个绸业运销合作社联合组成,联合社社址设于盛泽镇仲家弄,墙门上有双手紧握的社徽图案,两侧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对联。合作化的推行,迫使盛泽镇上领投业的不得不全面降低收佣标准,这对于当时未参加合作社组织的机户来说,无疑也是深受其惠的。
正当绸业运销合作事业蓬勃发展时,日军侵华,吴江全境沦陷而致绸业运销合作社停顿。抗日战争胜利后,绸业运销合作社逐渐恢复。民国35年2月16日,大谢乡绸业运销合作社率先复业,有社员710人,职员24人,集资71万股,每股10元。3月13日,溪南乡绸业运销合作社复业。15日,茅塔乡织绸运销合作社成立。5月,溪北乡织绸运销合作社成立。上半年,供电时断,土丝奇贵,人丝更昂(较一年前上涨四五倍),各合作社资金匮乏,靠借贷维持,此时绸市疲惫,销路不畅,停机半数以上,每况愈下。7月1日,盛泽镇电机织绸运销合作社复业。9月,红梨乡织绸运销合作社成立。11月25日,吴江县织绸运销合作社联合社在盛泽镇复业,共有成员社10个,社员3727人。12月29日,周平乡织绸运销合作社成立。
民国36年(1947)2月10日,长甸路织绸运销合作社成立。28日,霖安乡织绸运销合作社成立。5月1日,中北乡求平浜织绸运销合作社成立。6月30日,坛丘乡织绸运销合作社成立。由于通货膨胀加剧,农村经济濒于破产,盛泽绸业处于萎缩状态,社员借款原为无息或低息,待至还本之日,已所剩无几,还有少数社员无故拖欠,致使合作社亏蚀严重。各绸业合作社搞产品直接运销一直遭到绸行和领投业及地方保守势力的反对和钳制。此时,乘人之危,欲加扼杀,一致议决拒收合作社之绸货。当时绸业运销合作社虽有“两行一库”(中国农民银行及江苏省农民银行盛泽办事处,中央合作金库上海分库盛泽分理处)的勉力支持,对抗一段时期,终因资金大量积压,陷入困境。7月11日,经各方调解后吴江县织绸运销合作社联合社做出让步,撤销驻沪办事处,以换取绸行业的就地收购;双方在县、区及商会代表监证下订立协议。7月12日上午9时,绸行业恢复收购绸货,绸业运销合作事业严重受挫。吴江县解放前,县内在桃源乡、北王乡、南昆乡、红豆乡、莺南乡、娄下乡、澄溪乡、严墓区、平望区、震泽区、中北乡龙泉嘴、大谢忠烈乡等地有织绸运销合作社。
民国38年(1949)5月5日,吴江县全境解放。9月,据中国人民银行盛泽办事处调查,盛泽区有乡村木机织户生产推销合作社1家(系区联合性质),下辖8个乡村合作社。是月至1950年4月,在当地人民政府指导下,1950年起,该社为中国蚕丝公司加工土绸。1955年,农村中有3421户手工机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吴江同创丝绸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5日,吴江县丝绸工业公司供销经理部成立,为全民企业性质,经济独立核算,自负盈亏。2002年,根据中共吴江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文件精神,原吴江市丝绸工业公司下属的吴江市丝绸工业供销公司改制为吴江同创丝绸有限公司(民营),该公司的法人代表是沈根虎,地址在松陵镇同里桥,占地面积17亩,仓库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员工6人。该公司成立以来没有开展经营业务,出售土地后至2012年底,主要靠出租仓库取得收益,年收入20万元左右。
(二)吴江中吴丝绸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1986年,吴江中吴丝绸实业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吴江县丝绸工业公司同北京丝绸总公司合资创办,是吴江县丝绸工业公司下属的一个企业单位,公司注册资本120万元,主要经营丝绸织品、化学纤维、化纤产品,兼营纺机及配件、煤炭、建材,为县丝绸工业公司下属企业供应丝绸原辅材料和建筑用钢材等,注册员工人数为65人。该实业公司成立后,合作双方本着诚信、互利、服务于行业的原则开展经营业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987年贸易额近1亿元,利润200万元。该公司的建立不仅使吴江县丝绸工业公司自身经济收益有了很好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密切了吴江县丝绸工业公司同北京丝绸总公司的关系,吴江县丝绸工业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如技术改造项目审批、企业升级、产品评比、专项资金下达等都得到北京丝绸总公司的大力支持。
2002年,根据中共吴江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文件精神,原吴江市丝绸工业公司下属的吴江中吴丝绸实业公司改制为吴江中吴丝绸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民营企业。公司地址在松陵镇鲈乡南路,占地面积14亩,仓库建筑面积有6000多平方米,员工有14人;主要经营项目有化纤原料、煤炭、纺织器材等。2007年,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全部停止。至2012年底,公司主要靠仓库出租取得收益,年收入90万元左右。
(三)吴江泰来进出口有限公司
2001年5月,吴江泰来进出口公司成立,其前身是江苏省丝绸进出口公司盛泽办事处。公司主要经营丝绸面料、丝绸服饰品、厂丝和化纤纺织品出口业务;承担国家厂丝储备吴江库的仓储管理工作。公司地址在盛泽镇东方中路229号,占地面积5525.1平方米,房产建筑面积2192.29平方米,共有员工50人,年销售收入12397万元。
2002年,应吴江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的要求,吴江泰来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东方丝绸市场外贸咨询服务中心工作。2009年4月,公司地址迁至盛泽镇西白漾(市场路北侧)9幢103、105室。
吴江泰来进出口有限公司开发真丝面料成绩突出,公司曾7次获得中国纺织品信息中心授予的“中国流行面料入围企业”称号。公司于2001年被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党工委、管委会授予“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发展功勋企业”的称号。2008年12月,吴江泰来进出口有限公司因股东转制而成为民营企业。2012年,吴江泰来进出口公司全年销售收入31928万元,上缴税金240万元,连续4年获得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十大纳税大户”“十大市场交易大户”和“十大外贸出口大户”的称号。